[時事] 文化長河 2012-03-31 守望黃河

RTHK-文化長河(第3輯-山川行)-01-守望黃河
2012-3-31


[轉載/Youtube] 承接《文化長河》節目的探索精神,今次第三輯「山川行」系列繼續帶觀眾穿州過省兼上山下海。共十集的文化紀錄片集沿著江河和山川深入探索,尋找被遺忘和失落中的中華文明。

中國的歷史本就以江河為起點,若黃河、長江文明是華夏文化的腹地,分佈於中國各地的山巒嶺嶽便是其心臟。有水才能孕育文明,有土壤才能讓人們繁衍生息,山川之間其實承載了­中華文化,中國所包含的各個民族在當中受滋養,互相吸納、融合,令人文精神得以存續和延展開去。而探看源於山、水之間的民族、文化,正是今輯節目的焦點。

節目首集以中國的母親河為起點,前往聚居於青海循化縣、黃河上游岸邊的撒拉族,探看這些古代移民的生活。之後沿着山轉,再走到雲南元陽,親身體驗哈尼梯田之美及其融於自然­的奧妙、紀錄哈尼族人的生活變化。然後,我們繼續走到鄰近中、緬邊界的怒江之上,探看傈僳族人溜索過河的絶技以及其基督教信仰的起源;又攀上河南太行山脈斷崖峭壁之上的郭­亮村,行走險要的天梯和村民以血汗開鑿的絶壁長廊;之後,再走進隱於山西臨縣大山深處的窰洞,下海到福建沿海,了解傳统福船的建造技術及三都澳萬頃漁排上的生活,並追尋長­江三峽支流神農溪中獨特而古老的行業──裸體縴夫所面臨的種種挑戰。藉此「身土不二」,以令觀眾體驗人類與環境兩者間的密切關係,並在珍惜水土資源上有所啓發。

旁白︰鍾景輝
公民教育委員會 聯合製作
歡迎登入節目特備網頁:http://rthk.hk/culturalheritage2012


第一集《守望黃河》
黃河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,全長約5464公里,流域面積約79.5萬平方公里,自古以來,中華各個民族沿河而生活,黃河之水構建成人文生活的不同面貌。而在青海高原東部邊­緣,有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,滔滔的黃河水奔流其中,村莊錯落,阡陌相連,其中循化撒拉族自治縣,便是十萬撒拉族人的主要居住地。

黃河水流湍急,歷史上有「天下黃河不橋」的說法。撒拉族以羊皮筏橫渡黃河,這種傳統水上交通運輸工具,可乘人,可載貨,小的可載重二三噸,大的可載重10餘噸。撤拉族亦懂­吹奏樂器「口弦」,口弦一般用銅或銀制,形似馬蹄,只有萬字夾般大,樂聲柔弱淒美。

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傳統節日,又稱宰牲節,於每年希吉拉曆(伊斯蘭教曆)十二月十日舉行。它是撒拉族最重要的節日,過節前人人將家中灑掃乾淨,當日成年穆斯林特意沐浴熏­香並穿上盛裝,男子於清晨到清真寺參加禮拜。各家各戶都宰殺牛、羊或駱駝,煮出手抓羊肉、糖包、油炸蛋糕、炸饊子等食物來宴請客人,並會互相拜會。

撒拉族是一個移民民族,與中華文化融合而生,依黃河而活。隨著時代變遷,很多傳統文化後繼無人,慢慢成為行將消失的黃河水邊的族群。過去,撒拉族在文化長河中閃礫著獨有的­光茫,但現在卻在時代的進程中掙扎求存,默默守望著黃河。

編導:陳偉棠

Popular Posts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